2009年,那時在貴陽的貴州007做自己的網站《貴州網址》才4年,也就是在十六年前的今天,雙十一“11.11”開始成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電商節。無論是真光棍還是假光棍,都成功上了馬總張總的“光棍節大促銷”消費航母。上了賊船自然是被宰的命運。全場五折還包郵,誰也抵擋不了這個誘惑啊。
光棍節——11月11日因四個 “1” 形似光棍,被賦予 “光棍節” 的調侃意味。其起源可追溯至1990年代的中國高校文化:南京大學學生在寢室臥談中首次提出這一概念,北京理工大學1992年舉辦了 “京工光棍節” 活動,清華大學BBS在1999年也出現了 “光棍協會” 的討論。早期光棍節以校園聚會、聯誼等形式為主,是單身青年自嘲與社交的載體,逐漸通過互聯網擴散至社會。
雙十一成了節日營銷的成功案例。從那時起,從電商促銷到全民狂歡,雙十一經歷了三次關鍵的升級。
1、平臺主導與生態擴張;2012愛上了雙十一購物狂歡節成為全球最大線上購物節。
2、技術支撐與體驗優化;支付系統迭代,物流整合解決爆倉問題。移動端躍升,直播帶貨、預售模式等。
3、文化符號的重構。第一階段光棍節的孤獨感轉化為消費動力。第二階段“購物狂歡節”成為主流敘事(還增加了天貓晚會、全球同步促銷等)商業活動演變為文化現象。
雙十一創造了商業奇跡!
雙十一的起源不僅是商業智慧的勝利,更是文化符號與消費主義深度互動的典范。
它的成功證明,一個原本小眾的文化現象,通過精準的商業策劃與技術賦能,能夠重塑社會行為模式,甚至改寫經濟版圖。
光棍,購物狂歡,貴州007都是參與者,也是旁觀者。
如今,雙十一購物狂歡節走過16年,貴州007還僅僅是一個消費者。這是在拒絕一個不完美的開始造成的。如果真的愿意開始,007也可以成長為一個店主,運營一個淘寶店一類的。自己所不擅長,根本原因是沒有商業意識。既然做不了領頭羊,那就做政委做軍師。發揮自己的所長,以團隊勝利為最終榮譽。
在今天,我們處于新能源、人工智能、大數據的美好時代,只要不拒絕一個不完美的開始,持續迭代,不斷升級,日拱一卒,直至將軍。世界不會給完美主義者留位置,它只偏愛七分準備、三分勇闖的實踐者。做比想重要,做完比做好重要,做了比什么都不做重要。
開始吧,與團隊一起,去探索更多的可能。
用集體智慧戰勝自己一個人的懦弱,分工協作,揚長避短,多下力氣聚焦擅長的方向——后臺支持、細節把控和宣傳表達(高質量的文案、有深度的思考文檔)。
記住!偉大的教員告訴我們:所有事情不是急躁就能做好的,要有很大的堅持性和忍耐性,才能到達最后的勝利,這個等待的過程是痛苦的,而轉折往往是在最后的堅持中。
